毛主席与江青结婚是失败选择?姚文元:他去世时江青嗓子都哭哑了
1938年11月,毛主席和江青结婚,这一年,毛主席45岁,江青24岁。江青是在1937年从上海来到延安的,在上海期间,她曾通过演话剧、电影等方式,反对帝国主义侵略,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。总体来讲,此时的江青是一个进步的爱国青年。
来到延安后,相比于大上海的繁华,这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,时常有敌机轰炸,生命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。如果不是具备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觉悟,是很难继续待在这里的。
毕竟当时我党的处境还是很困难的,夺取全国解放的条件还没有成熟,不少地区的报纸在报道中更是将共产党骂作“土匪”。在来到延安的许多青年中,就有不少因为这里的生活太过艰苦而离开的。但江青还是留下来了。
到这里,可以看出江青是有一定的革命性和进步性的。而像她这样的青年,也是当时许多来到延安的进步青年的一个缩影。
当然,也正如毛主席此前批评过的,江青有着不少毛病和缺点,带点个人主义,小资产阶级尾巴还没有割掉。但在他们的婚姻生活初期,江青的表现还是不错的。她后来变坏,最主要是她个人野心膨胀发展的结果。
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江青负责照料着毛主席的生活,洗衣做饭、打扫房间。尽管她不喜欢吃辣的食物,但毛主席却无辣不欢。于是,在毛家的饭桌上,总能够看到辛辣的饭菜。
在毛主席工作时,江青几乎从不插手,如果有国外的记者、学者来访,江青也很少主动开口,只是安静地等待着毛主席介绍和握手。寒暄后,她便会主动离开,不多逗留。
在美国作家特里尔所写的书中,提到这时的江青,他是这样写的:
“江青看上去非常漂亮,是一个年轻温柔的女人。她很直率,也很谦虚,从各方面看,她的感情很丰富,是一位贤惠的妻子,温柔的母亲。”
可以看出,毛主席和江青婚后还是十分和睦的,而江青也尽到了一个做妻子的责任。
解放战争期间,国民党集团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,毛主席作出了转战陕北的决定。周总理、任弼时等中央领导跟随毛主席左右转战陕北。当时,许多中央领导的妻子都已经早早过了黄河,来到了较为安全的地方,但江青却留了下来,继续跟着毛主席,照顾着他的生活。
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江青才真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不过,江青对毛主席的感情,一直都是充满崇拜和尊重的。这一点,从她给毛主席写的信,或在开会时的发言、跟别的同志的发言中能够窥见一二。她称呼毛主席为“主席”,从来不叫“毛泽东”或是“润之”,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“我是主席的学生、哨兵”。
1976年9月9日,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,张玉凤慌忙跑到毛主席书房,向在那里一直等候的华国锋、汪东兴等人汇报这一噩耗。
听说了消息的江青很快便赶了过来。姚文元看到她披头散发地冲了进来,脸色苍白、慌张,一见到毛主席遗体,便扑了上去,随即他们便听到了江青嚎啕大哭的声音。她一边哭,还一边喊着“你们救救主席啊,救救他。”很快,江青的嗓子都哭哑了,看着她的模样,大家都红了眼。
虽然此时的江青早已沦陷在了权力的漩涡中难以自拔,但她跟毛主席之间有着长达38年间的夫妻之情,此时也算得上是有真情在的。
晚年,江青在住院时,她在住院单上写的名字是“李润青”,以这种方式表达对毛主席的怀念。她的卧室里随处可见与毛主席有关的物件,衣服上别着毛主席像章,柜子上摆放着自己和毛主席散步时的照片,还有很多毛主席的书籍,每天清晨,她都会以背诵毛主席诗词来开始自己的一天。
临终前,江青留下了最后一句话,“主席,我爱你。”
江青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治风暴中做了很多错事,使得党内许多老同志蒙受冤屈,受到不公正对待,甚至有的因此丢掉了性命。
但单单从江青与毛主席的感情来看,毛主席当初选择与江青结婚,如果仅仅以“这是一次失败的选择”作为结论有些过于片面了。